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五项措施助力复产复工
板块:政策法规 发布时间:2020-03-17 17:57:21 作者:阿拉善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阅读量:271
摘要: 抗击疫情,内蒙古在行动
自全国上下复产复工以来,阿拉善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贯彻落实国家、自治区、盟(市)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指示精神,积极研判疫情发展形势,紧密联系交易实际,创新疫期工作方法,通过把脉会诊、因时制宜,以疫情严峻形势倒逼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速,多措并举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与项目交易两手抓、两不误,竭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全盟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序恢复。
一是CA证书“远程办”
为满足疫情防控期间“不见面、少接触”要求,阿拉善盟交易中心探索创新“互联网+”工作理念,将传统的CA办理“面对面”现场服务提档升级为“键对键”远程服务,实现了交易主体CA申请、绑定、续费等各环节“远程办”,通过“网上办理、邮寄到家”的方式,彻底破解CA办证难问题。疫情防控期间,新办CA企业40余家,均通过邮寄方式获得,远程办理CA绑定、续费企业累计100余家。
二是交易全程“不见面”
疫情爆发以来,交易中心第一时间成立“远程开标”研究小组,与系统平台技术部门通力合作、倒排工期,在最短时间完善交易平台功能改造,全面取消现场资质原件递交要求,彻底砍掉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遗留“尾巴”,推进“一次都不跑”的“不见面开标”和“业务在线受理”模式,有效解决疫情防控和项目交易顾此失彼问题。全盟范围不同类型、不同交易方式的进场项目实现项目资料网上流转、部门联合审批备案、交易文件自行下载、标书在线制作上传、保证金线上
自动缴退、专家自动抽取语音通知、系统辅助开标评标、自动生成评标报告、网上领取中标通知书、电子档案自动归集等一网通办,打通了全流程电子交易的盲点、断点、堵点。疫情期间,阿拉善盟交易中心及旗(区)分中心不间断完成国有土地出让、政府采购、建设工程等“不见面开标”项目15宗,预算金额1.23亿元。其中:2月12日,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2宗,交易额8756.95万元;3月2日以来,完成公开招标、竞争性谈判、竞争性磋商等不同采购方式的政府采购项目10宗,预算金额1609.44万元;完成房建“技术标暗标评审”、公路“双信封评审”等建设工程项目3宗,预算金额1943.91万元。另外,截止目前,在线新受理房建类、水利类、公路类等不同行业、不同交易方式的交易项目43宗,预算金额1.66亿元,将全部采取“不见面开标”或“不见面开标+远程异地评标”模式进行交易。
三是专家抽取“多保障”
阿拉善盟各旗区评标专家库部分行业专家资源严重稀缺,受疫情防控影响,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充分保障交易项目评标委员会顺利组建,盟交易中心大力倡导推进全盟“三旗两区”远程异地评标,实现有限专家资源充分共享。同时,组织招标人抽取专家较以往提前半小时,招标人库内随机抽取专家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时,从相近类别专业中抽取,还不能满足需要的,由招标人差额推荐确定。截至目前,全盟恢复交易的项目评标工作均稳步有序开展。
四是评标现场“零接触”
交易中心高度重视评标现场人员聚集风险,凡评标进场人员均需签订《疫情联防联控承诺书》,评标室内实行评委专家间隔入座和多评标室分散评标,严格控制1米以上的安全间隔距离,评审区域禁止吸烟、聚集聊天、互串标室,评标现场全程开窗通风对流,评审用餐实行错峰划区、分散分餐制,住宿休息明确一人一间,禁止串房交谈。通过严把现场防疫“秩序关”,有效保证评标现场全员“零接触”,有力阻断疫情传播风险,切实在项目评审过程中给予各方交易主体最大的安全保障。
五是登记消毒“全覆盖”
疫情防控期间,交易中心坚持“大局为重、防疫为先”,严格落实防控责任,切实把人员登记、体温测量、引导分流、消杀消毒落实到交易流程的每一个环节。凡进场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,进行体温测量,详实填报个人信息。同时,交易中心坚持对开评标室等公共区域“每日一消毒”,对评标设备等密集接触点“一用一消杀”,通过“严而又严、细而又细、实而又实”的防控措施,为全盟公共资源交易有序恢复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坚固防线。
下一步,阿拉善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坚持疫情防控与项目交易两手抓、两不误,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,全面总结疫情防控倒逼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速的典型经验,将“应急手段”转化为“常态机制”,全力以赴为全盟经济平稳发展保驾护航。
标签: 复工
来源:阿拉善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